5 月 6 日
又是個飄雨的上午,然後外面的氣溫又驟降
你說這樣的鬼天氣能不讓人感冒嗎?
上午有個 meeting
撐著傘卻還是得去。
最近這幾天不知道是壓力太大還是怎麼著
感冒怎麼也不肯完全痊癒
一下子讓人覺得應該要康復了,卻又突然會鼻塞跟咳嗽
完全是令人摸不著頭緒的感冒
是因為有搭配著 H1N1-A 型流感嗎?這波的威力似乎很強大
周圍的朋友們感冒也都還沒痊癒,真糟
更慘的是
雖然手上還有一堆事情未完成
卻因為身體不適
導致只想休息,什麼都不想做
整顆腦袋昏昏沉沉的
這個情況一直持續到晚上睡覺時
腦袋忽然非常的脹痛
根本就沒辦法睡,而且超級痛苦
最後靠著萬金油塗抹在太陽穴上,經過這些刺激,才讓頭痛有一些些的減緩
這才睡去
好可怕,我的腦是不是裡面有長東西阿?
最近頭痛的次數亦趨頻繁
唉,事情一堆卻又不想做,救命。
補上頭痛原因的報導……
常見的頭痛
家庭醫學科 許文燦副教授
--------------------------------------------------------------------------------
在家庭醫學科門診常見到病人受困於頭痛的毛病,所有的臨床診療中,慢性或再發性頭痛更是最常見的求診原因之一。
大約六成以上的人每月都會經歷至少一次頭痛,雖然頭痛常常無伴隨其他異常,但頭痛也可能是一些嚴重疾病的表徵,
例如:腫瘤、膿腫、血腫或腦膜炎會因在顱內敏感的組織中擴張或發炎而引發疼痛。
不過這些較不常見的頭痛原因卻必須與日常發生的頭痛及神經源性頭痛加以區別,四種常見頭痛之區別如下:
張力性頭痛
最常見的頭痛是張力性頭痛,大約占所有頭痛的百分之九十。其發生原因不明,一般認為此種頭痛係由頭顱周圍肌肉持續收縮所引發的,這種頭痛會因壓力而加重,病人可能會有慢性壓抑、焦躁或常使用止痛藥過量等伴隨現象。張力性頭痛的症狀一般無前驅症狀、頭痛呈繃帶式雙側性分佈,疼痛呈不同強度及漸漸發生。其發作時間為每天或間歇性,可能持續數小時至數天。張力性頭痛可由病史及理學檢查加以診斷,一般而言並不需要實驗室及X光檢查。對張力性頭痛主要是採保守性療法,以冷敷或熱敷降低病人壓力,或者合併規律的運動及放鬆療法。藥物的治療必須視病症是偶發或慢性,採用最不易上癮之止痛藥物,併用肌肉鬆弛劑可使療效加成。慢性、張力性頭痛比偶發性頭痛難以治療,可能需要加上抗憂鬱劑甚至心理治療。
偏頭痛
第二常見的頭痛型態是:「麥格雷因」即所謂偏頭痛,此類大約佔所有頭痛百分之六,其發病原因仍未完全了解,最常被接受的理論是顱肉血管痙攣及擴張的交替作用而引起。一般較好發於女性,約多出男性三倍之機率,可能與女性荷爾蒙動情素的影響有關。年齡好發於三十幾歲。其前驅症狀,一般呈單或雙側分佈,程度為中等至嚴重強度,特點為搏動性痛常伴隨噁心及嘔吐。其發作時間為每月一至十次,可能持續四至二十四小時。血管性頭痛也是主要由病史及一般理學檢查加以診斷。若病人是不典型的發作,且在四十歲之後發生,則必須藉由電腦斷層檢查或核磁共振來確定病因。偏頭痛的藥物治療常藉著預防或消耗性療法。預防性治療是用以減少發生的次數。治療原則是減少發作的頻率及改善生活型態如:
特殊的食譜,不可包含放置過久奶酪及巧克力。
規則的每天三餐。
避免酒精、咖啡因及MSG(單鈉麩氨酸鹽)。
戒菸。
每日例行的工作。
規律地運動。
放鬆治療以降低壓力。
婦女不可服用動情素,若可能的話尚包含避孕藥。
聚集性頭痛
另一種型態的血管性頭痛,為聚集性頭痛,此種頭痛特徵是由嚴重、令人耗弱的頭痛與緩解期聚集而成。
雖然發作的期間非常短,但常引起恐懼、驚慌。聚集性頭痛在人口中大約占百分之一,
主要以男人為主,此種疾病之機轉並不明瞭但成因是多元的。
其症狀為爆發性頭痛,常於睡眠中發生。一般為單側性分佈於眼眶周圍。頭痛強度厲害,
在受影響側常伴有流淚、鼻塞等症狀。發作時間為每天可發生數次,持續三至十一星期,
常發生在每天同一時間。聚集性頭痛,類似偏頭痛或張力性頭痛可藉其特殊的病史來診斷。
當頭痛時,會發現理學檢查有異常,如眼瞼下垂、縮瞳及流淚等。治療聚集性頭痛,由於此疾發作時間短,
往往在口服止痛劑尚未發生作用前即已消失,故基本治療方向是以預防為主,症狀處理次之。聚集性頭痛者其生活型態必須做如下改變:
避免酒精,尤其是疾病發作時。
戒菸。
旅行時,須預備類固醇藥。
食物或藥物中避免硝酸鹽。
竇性頭痛
竇性頭痛起源於鼻竇發炎引起頭部疼痛,
通常是分佈於單或雙側,受影響鼻竇之表層。
程度上可由輕微至中等強度,性質一般為鈍痛或壓痛。常伴隨鼻塞及膿性鼻涕等症狀。
竇性頭痛可藉由長久的鼻竇觸痛病史來診斷。或藉著電腦斷層及鼻竇X光確定鼻竇病灶。
治療上,竇性頭痛由急或慢性竇炎引起者以抗生素、鼻用類固醇及去除腫脹劑來處理。
但生活型態上之改變對竇性頭痛則無明顯助益。
以上為常見頭痛之介紹,然而單純的頭痛也可能隱藏著致命性複雜或嚴重的疾病。
因此,若有不適,切勿忽略它或擅自投藥,
宜找您的醫師或家庭醫師確立其可能致病原因才為上策。
- - -
文章來源 http://www.kmu.edu.tw/~kmcj/data/8606/3372.htm
- May 06 Wed 2009 22:03
5/6 頭痛再臨。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